詠廿四氣詩·小暑六月節
唐·元稹
倏忽溫風至,因循小暑來。
竹喧先覺雨,山暗已聞雷。
戶牖深青靄,階庭長綠苔。
鷹鹯新習學,蟋蟀莫相催。
7月7日4時4分43秒
我們迎來小暑節氣
20250705小暑
民諺說: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;小暑大暑,有飯懶煮”。小暑三候:一候溫風至,二候蟋蟀居宇,三候鷹始鷙。小暑節氣,養生要預防中暑,藿香正氣水是此時節的常備藥,荷葉煮水、茶、粥皆利于消暑。
小暑養生,宜保持中正的心態。在保持心情中正的方面,古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智慧。比如說白居易在《消暑》中就寫道:“何以消煩暑,端居一院中。眼前無長物,窗下有清風。熱散由心靜,涼生為室空。此時身自得,難更與人同。”在這首詩里,白居易就講到了心情和應對暑濕之間的關系。同時,他用這首詩來象征人生,人生難免要經歷春夏秋冬,要向古人學習應對四季的方法,那就是“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。若無閑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”。
“小暑”在民間還有許多風俗,比如說斗蟋蟀、吃新面。在有些地方,這一天,女兒要回娘家看爸爸媽媽,用民諺的說法就是“收完麥打罷場,女兒回家去看娘”。
在古代社會,“小暑”往往連著“六月六”。民間有曬書、曬被子的習慣,古人把它稱為“天貺節”,就是用最恰當的溫度,防止書籍霉變的一種方法。(摘自《郭文斌說二十四節氣》)
#寧聚正能量 #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項目